>>>把这款游戏摊开了掰碎了讲给你听~
(搬运自己刚写的一篇文章。。)
长文预警!
多图预警!
迟到超级久的深度干货解析......
.
.
.
时间跨入2018,《刺客信条:起源》叫好叫座,育碧终于摆脱了盘亘心头的维旺迪收购危机,《孤岛惊魂5》发售后也迅速冲至steam销量榜首,终结了此前《绝地求生》的54周连冠,一时间大有苦尽甘来、枯火涅槃、风头无二之势。几年之内,曾经的“次世代”经多款高质3A大作的沉淀,那些让人惊叹的画面表现、越来越丰富的玩法、愈发成熟的开放世界构建,俨然成为“本世代”常态。很多人忘了,在“时代交替”之时,有一些浇灌着勇气与创新的作品迎着风口决然登台,却在聚光灯的扫射下尴尬退场。育碧于2014年5月发售的《看门狗》当属其中代表。
尽管最后落得“缩水狗”骂名,但《看门狗》实则无愧于“开启次世代游戏大门之作”的期待,对育碧自己来说,亦是集开发经验之大成+不倦创新之见证的里程碑。现在再回顾本作,补上篇评测,看看游戏中极具代表性的惊喜与遗憾,别具几分滋味。
惊艳画面+海量文本+真实城市:《看门狗》真的缩水了吗?
跟随着指引逃出球场,顶着暗空中忽明忽暗蓄势待发的闪电,一路加速将穷追的警车和第一个教学任务甩在身后,在酒店回忆破碎的记忆和暂时小憩之后,正式走入这座浸泡在雨水中的霓虹风城芝加哥,看着在眼前徐徐铺开的现代开放世界——感觉足够用惊艳形容。
也许是知道尚无法和业界同类标杆GTA5正面抗衡,育碧选择了在玩法上另辟蹊径,打造出一座真正做到“万物互联”的高科技都市,一个“全景敞视监狱”,一款带有浓厚的赛博朋克风格的3A级游戏。玩家操控一位背负悔意和仇恨的黑客,能用智能手机任意骇入监控摄像头、市民的银行账户、路口交通灯……基于这个世界观延展出无限的可能,比如骇入他人家中偷窥隐私,比如打开手机里某个app,进行一场全景VR小游戏……
它看上去不太像育碧赖以成名的其它摇钱树,比如可能有“跑酷”“动作”“高度还原历史”等标签的《刺客信条》系列,可能有“第一人称射击”“狩猎”等标签的《孤岛惊魂》系列,或者主打“潜入”的《细胞分裂》系列。尽管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它们的影子。《看门狗》的核心玩法要素大致三种:第三人称射击,赛车竞速,以及前所未有的“骇入解谜”。
游戏内的所有任务均离不开“骇入”行为,这也奠定了该游戏独一无二的特色。除了在街上按住一个键便可实现的简单骇入,具体又分两种:其一是“通管道”小游戏,玩家通过转动形状不同的导架,解开不同的“锁”,最终让信息流畅通无阻,成功骇入别的终端;其二是“跑路找点”,玩家需要“透析”待解锁设备,跟随伸出的白色蚂蚁虚线,在附近地区心脑并用,找到合适的位置、角度,骇入数个桥接点。这两个小游戏的设计见仁见智,但它无疑解决了一个难点——“黑客”是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的职业,那么如何用简明的方式,相近的模拟过程,让玩家体验到骇入的感觉?至少在营造代入感上,这种设计还算成功。
不妨顺着“蚂蚁线”和“代入感”这两个关键词继续往下。笔者认为,判断一款游戏是否优秀,刨去细枝末节回归最本源的标准,只有两个大方向:第一,好不好玩。第二,是否给玩家带来了足够的沉浸式体验。育碧更擅长的无疑是后者。当艾登·皮尔斯在城市街头按下手机的透析键,无数条代表信息流的蚂蚁线会迸射而出,继而联结上周边的每个人和所有能操控的物体。不同于逼真的建模、大量的场景互动、鲜活的NPC举动等惯常手法,一种别样而新颖的真实感由此而生——海量的文本,密集的信息流,纷至沓来、目不暇接、乱花渐欲迷人眼。
每个NPC,姓名、职业、年龄、收入都清晰地呈现在玩家眼前,且每个人都有一句属于自己的描述,可能是对最近生活状况的概括,可能是最突出的个人标签,从“最近增加了去教会的次数”到“患有淋巴癌”,从“有理想抱负的A片演员”到“刚经历最好的朋友辞世”,从“奥林匹克运动员的亲戚”到“经常在网上搜索‘反抗’”,从“为了发明失去了全部积蓄”到“Abstergo前员工”,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且重复率极低。虽然他们本质上仍是最低等级的NPC,只被设计了寥寥几种互动反应,但加上这些文本,多少让他们更像一个个鲜活的人而非一群行尸走肉。
第一次打开透析的感觉是震撼而难忘的,代表获取信息的小方框会自动在屏幕上游离,随着和越来越多的人擦肩而过,越来越多的信息涌入视线,海量的文本进入大脑。这么多的声音和文字,只言片语和残句断章,一个……如此嘈杂、迷乱、破碎的世界!而已经接触过主角的灰暗的背景和记忆,铺天盖地的沉默的喧闹,又恰好反衬艾登·皮尔斯内心的孤独与执念,代入感和沉浸感如拧开龙头放水一般自然触发。
育碧出品的游戏经常被调侃成“观光游戏”,事实上正因为这些文本的填充,在城市里漫步闲逛也挺有趣。你可以骇入路人的手机,偷听正在进行的电话和短信,了解正在酝酿的犯罪、正在编造的谎言或是一个日常小故事,当然也可以进行喜闻乐见的无后果犯罪——偷他们银行账户里的钱。不过同样由于这些文本,如果你面对一个“罹患血癌,还剩三个月能活”的路人NPC,在按下骇入偷钱之前哪怕只是犹豫了几秒钟,设计的目的多少也就达到了。
和路人的互动也并非只有单向,随着声望值的增减,新闻大屏幕和广播电台里播报你“罪行”的次数会有变化,NPC对待主角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甚至会掏出手机对着你拍照;那些“惯常手法”育碧同样精通。场景互动毫不含糊,比如高速驾车急刹车后会留下变化有致的拖痕;场景细节从不马虎,比如野外小路旁的大石头上,甚至不忘加上夜晚照明的汽灯……
诚然,对非深度玩家来说,做再多的优秀细节,对沉浸感的影响可能也比不上画面表现来得直接。“缩水狗”名号的最主要来源也正是因为画质缩水。但得益于次世代主机性能,移植到PC的《看门狗》画质并未被旧主机拖累,当年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最高配置需求,挪到今日也不再离谱。在笔者1080P分辨率+GTX1070的笔记本配置下,除“GPU预缓冲”一项外全部设置均拖到最高,开车偶有卡顿,但带来的画面表现别说过时,现在来看依然必须用惊艳形容。别忘了,这是四年前的游戏了。
最夺人眼球的是光照表现,室外全局光照美不胜收,不论晨光夕照,天气阴晴,都能给予极其接近自然光的视觉飨宴。盯着屏幕看久了会产生现实中直视太阳的炫目之感,令人咋舌。
水体和反射效果同样优秀,都达到了惊人的真实程度。如果上述精心营构的数据库,文本、小故事、场景细节,可被视为“血肉”的话,出彩的画面表现则是“骨架”,两相结合,才有了这个成功的大型城市塑造案例,有了这座栩栩如生、五彩缤纷的芝加哥城。
好看的皮囊有了,那有趣的灵魂呢?
游戏是第九艺术,一种最具包容性的“超文本”,能融合文学、电影等等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综合性极强视听享受,除了用“文字”、用“镜头”,还能用独有的“交互”讲故事——没错,尤其是主偏单机的游戏作品,“剧情”是不可抹消的构成环节。“骨架”和“血肉”之外,玩法和剧情便组成了一款游戏“灵魂”的两极。
《看门狗》的剧情若一语定义,可算“张力和潜力极佳,呈现却不高明也不够用心,故而留下了不少遗憾”。主线流程一共五章,第五章只有1个任务,从叙事角度看刚好可以切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就算粗暴地数一下各章长度——第一章9任务,第二章15任务,第三章6任务,第四章8任务——也能发现它在剧情塑造上的第一大问题:节奏失衡。
《看门狗》的剧情安排存在明显的“前松后紧”,亦即“起”和“承”的部分太过冗长,以至于会不时让玩家产生“咦我在哪,我是谁,刚才那个角色是谁?我接下来要干嘛?”的困惑。而“转”和“合”的部分又显得突兀,没有达成“原来是这样!”的效果,而是“前面铺垫那么多,竟然就这样啊......”
导致这种心理体验的,游戏时长只是表征。毕竟是新类型游戏,前期需要设计一些简单关卡,把游戏玩法一种一种地教给玩家,这类伪教学任务便注定在剧情上根本无关痛痒,却占据了较多的时长。出于此目的的时间分配如果还算能理解的话,两个真正影响玩家剧情体验的深层次的原因,就和游戏的剧本设计脱不了关系了。
其一是剧情的模式。《看门狗》在大部分时间里采用的核心模式,是最不费脑的“追查一件事,引出一个人,继续查,要先找另一个人,再查,第三个人……”如是循环。这会直接造成剧情在节奏上显得异常散漫。该模式和育碧同年发售的《刺客信条:大革命》甚为类似,而后者当时在剧情上受到的诟病恐怕仅次于bug了。
其实做不到《巫师》系列那种层层推进、不时高能的网状结构,采用纯线性的叙事模式不失为一种选择,起码直白清晰,走向终点的内驱力强大统一。毕竟《看门狗》也不是主打剧情的RPG,游戏类型因为杂糅所以较难定位,通常会作为“动作冒险”。自家纵向对比的话,更早的《刺客信条2》和最新的《孤岛惊魂5》也在干同样的事。然而《看门狗》偏偏又不是绝对线性的,主角艾登·皮尔斯的目的并不明确,第一章抓住莫里斯后,他并没有继续追查害侄女丧命的幕后元凶,而是出于“教学需要”去干起了“私法制裁者”的活计。游戏内一共塑造了3大boss(伊拉克,幸运奎恩,戴米安),其中伊拉克和奎恩是一条线,而艾登的所有后续举动,是由于师父戴米安绑架了自己的妹妹,“逼迫”他去做的,于是从第二章起戴米安贯穿了整个游戏,成为了最早出现,却最后才解决的“boss”。更要命的是,流程中还穿插着“臭虫”、第福特、丁骨等人,这便是不同于《刺客信条2》或《孤岛惊魂5》的地方!这些角色并非真正的“目标”,而只是披着“目标”外衣的“关系人”而已。
正因如此,《看门狗》的剧情模式跌入了上下维谷的最尴尬境地,不是有序的网状也不是单纯的线性,看上去就像是混乱不堪、拧在一团的几条曲线,甚至是平行线——因为要去寻找那几条线间的交点,玩家就得在游玩中途自己主动去思考、整合,如果他们还没被“又去找另一个人这个人又是干嘛的”给弄烦的话。
其二,是“揭晓”的力度和“反转”的力度。如前所述,《看门狗》的故事并非纯线性的平铺直叙,相反是套在一个富有悬疑色彩的大框架下的。而“悬念”所导向的境遇尴尬,对玩家剧情体验的负向影响,比起“伪线性模式”有过之而无不及。
悬疑故事,能带来“高潮快感”的无外两个环节:揭晓真相的时刻,和反转的时刻。《看门狗》中笔者记得的有5个这种时刻,遗憾的是,其中4个都没达到该有的戏剧效果。
先看“揭晓”的一组两个。从游戏开局就提出了两个核心疑问:1.造成主角侄女身亡的车祸,杀手是哪个势力雇佣的?幕后操盘手到底是谁?2.梅罗特酒店的活儿,当时也在系统内的另一名黑客是谁?这两个悬念如此重要,以至于刚开始游戏时就能预见:只要不在中途通过合理的递进引出“更大的棋局”(多半不可能,毕竟游戏不是小说),那么一旦都揭晓了,游戏主线势必也就结局了。而编剧却在这两个悬念上,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让人物早早出场,却根本没有布置合理线索/迷惑烟雾弹,最后告诉玩家“嗯其实就是他”。这简直不啻于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自杀行为,铺垫了整个游戏,揭晓的刹那却同时就是玩家对剧情期待降至冰点的刹那,该多么失败!
第一位被主角干掉的大反派伊拉克,黑人,雇佣军背景,凡斯罗伊帮头目,在贫民区圈地为王,受雇于“幸运·奎恩”,街区地头蛇,进行着毒品、赌博、嫖妓等等黑帮勾当,他那栋残破老旧的大楼里,上层有个房间藏有能勒索全市关键人物的证据资料。从该人物的种种前期表现来看,给玩家的印象会是一个手段狠辣、暴力疯狂、野心勃勃、战斗力高超的帮派中层干部。通俗点说,有才干有心机,但应该用身体大于用脑,他那个存有至高价值的硬盘,应该是替老大保管或者偷拷来的……随之真相揭晓:伊拉克就是“当时在场的另一名黑客”!喂,这个人没表现过任何和黑客沾边的技能啊!于情于理于人设于逻辑都不像啊!你说是后来登场的第福特我都信啊!于是……无心插柳,强行制造了一次“反转”。
第二位被主角干掉的大反派“幸运·奎恩”,某种程度上就是最终boss了,“传说是芝加哥南方社团老大”,人设保险,符合很大一部分文艺作品对“反派首脑”的设定:阴鸷、有城府、游走于黑白两道的老者。然而这家伙早在第一章一个教学任务里就出场了,出场方式和伊拉克一样有冲击力(看来反派出场,在镜头前或冷血或疯狂地杀一个人的确是不错方式),如果仅此一次,哪怕留下印象便从此隐身,也没什么问题。但他又在后面的剧情里出现了无数次,简直是“阳魂不散”,主角却还在一路按图索骥找源头。结局告诉玩家:奎恩就是雇佣杀手的幕后操盘手哦!嗯,真是一点都不意外啊。
再看“反转”一组的两位。人物背叛,是构建反转最简单却能取得不俗收效的方式,前提是得合情合理。倒霉的艾登·皮尔斯先是发现倒贴上门的朋克美女克拉拉曾经给奎恩提供了情报,间接导致了自己侄女的死,又在终章和戴米安灯塔对峙时被自己雇佣的“收尾人”约尔迪·秦背叛。坦白说,克拉拉和丁骨可能是本作中唯二容易讨喜的角色,她的死直接升华了剧情,也是整个游戏里唯二给笔者带来感动的地方。但这个角色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有存疑之处,整整前四章我都在纳闷:她为什么要背叛组织、毫无保留地来帮助主角?真的是“因为爱情”?而主角也毫不怀疑?“隐情”没有选择在两人冲突爆发时揭穿,只有干瘪的“我都可以解释”和“你不需要解释,滚吧”,放过了加深人物刻画的最好机会,反而莫名坐实了主角“自私冲动”的黑点。隐情和动机留到了第四章结尾,克拉拉死后。第五章我则在纳闷,一位画风特立独行、身经百战的高超黑客,为什么会干出主动联系反派提出“交换人质”这么傻白甜的事?这一系列安排仿佛都写着四个大字:剧情需要。而且是以人物行为违反心理动机和既有逻辑为代价的。
约尔迪·秦的背叛动机倒是更好理解,“It’s all business”嘛,但他毫无前兆地突然出现只会让所有玩家莫名其妙,结果更是草草收场压根没起到半分作用。事后主角对他的态度也自相矛盾。他的背叛,就连剧情都不需要。
这里便不得不提几句构成剧情的核心——人物。《看门狗》的人物塑造水准中规中矩,主角艾登·皮尔斯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听足了他喃喃不休的独白,见证了他在仇恨驱使下的挣扎,在社会边缘行走的孤独,在放纵与救赎间的摇摆,以及对亲人不惜一切的热爱和对公众责任感模棱两可的态度。皮尔斯亦有明显的性格缺陷,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也很难评判他的一系列行为多少是出于道义多少纯粹是一己私欲。无可否认的是这一角色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只不过,光与暗一直在他身上撕扯,那道光是灰色的。
然而也仅止于此了,整部游戏只有这么一个真正丰满的形象。克拉拉前文已述,她的死奠定了游戏结局的基色。另一位重要配角丁骨在终章里有意无意地说了句:“一旦没有了光,坏事就要发生了。”克拉拉大概就是这个故事里唯一的“光”,或许也因此她得到了“剧情杀”的待遇。如果克拉拉负责“感动”,传奇人物、DLC主角丁骨负责的则是“趣味”,但至少在本传中,丁骨的形象和作用是单调扁平的。
玩到结局信息量陡增,我们可以发现,主角/玩家的对立面,伊拉克、奎恩和戴米安的野心和动机如出一辙:希望手握海量勒索资源,拥有这些“黑函”,也就拥有了操控人、操控整座城市的能力。只不过伊拉克的野心和实力明显不成正比,却又谈不上宿命悲剧,不值一哂。三人中只有奎恩拥有这份能力和魄力,这也是笔者将其称为“最终boss”的缘由,但如前所述在塑造方式上未能圆润。至于戴米安,更像个苦心鞭策主角,还一直在气急败坏的酱油反派。
顺带一提,前文提到的“5个悬念时刻”,第5个便是“为什么要买凶追杀皮尔斯?”那段记录市长杀人过程的影像便是一切剧情的导火索。如果这项解释不及格,整个游戏都会垮掉完全立不住了。
最大的遗憾,便在于此。《看门狗》有没有打造更宏大更复杂更合理剧情的潜质?有没有能力把几个重要角色都塑造都更饱满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育碧也许出于成本考虑,采用了一种极其中庸的解决办法:录音。
游戏中的录音机录档,合计101条!在一款动作冒险游戏中,这是个颇为惊人的数量。如果有耐心听完所有的录音,将会对剧情产生至少深刻一倍的理解,也只有在这些录音档里,玩家才能更完整地知晓过去发生的权力角力、有关布鲁姆公司的丑闻与内幕、波澜迭起的政治漩涡、几大势力的深层理念、重要人物的心理脉络、支线任务的故事全貌……
录音作为叙事的点缀,再次体现了游戏多重视听的“超文本”特质,如运用得当将成为脱颖而出的亮点,如不加节制地滥用,则会成为叙事的累赘。更何况,笔者在游戏中已经很注意搜集了,最终却还是差4条没有找全。而育碧则早有滥用录音的“前科”,印象里从《刺客信条4:黑旗》开始录音就成为了一项每作必登场的搜集要素。对照《辐射4》那种结合场景、物件、构图、录音的圆熟讲故事方式,将录音拿去填充搜集品数量简直是物不尽其用的反面典型。也是,“海量搜集品”,从来没有脱离过“育碧式开放世界”,从来都是“育碧公式”里那个最让人爱恨交织的常量……
育碧公式:味道愈发熟悉的鸡肋!
如果你是一名忠实育碧玩家,玩过不下3个IP的各款育碧游戏,拿到阿育最新发售的《刺客信条x》或《孤岛惊魂n》,你做完了序章任务,解锁了“欢迎来到开放世界”奖杯(管它是伦敦巴黎还是喜马拉雅芝加哥呢),终于可以自由探(guan)索(guang)了,第一步干嘛?
还用问?找塔啊!
这就是标准的“育碧式开放世界”,将整个大地图切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里有一处信号塔/ctOS中心/鸟瞰点,搞定它,你将获得这片区域的视野,支线任务,还有……大部分搜集品。
“开放世界”常和“沙盒”同提,但时至今日这两个名词依然没有准确权威的定义。通常认为,“沙盒”(Sandbox)代表着“内容的可塑性”和“用户创造内容的自由度”,而“开放世界”(Open World)则往往拥有“庞大的地图规模”、“多样化的玩法机制”和“丰富的非线性内容”。简言之,沙盒偏“创造”而开放世界偏“多样”。
“育碧塔模式”显然还达不到“沙盒”的模糊标准,就算是“开放世界”,它的地位和成色也显得中庸,很多时候可以作为衡量开放世界好坏的“边界”存在。不算太高妙,也绝无必要一棒打死。对策划和制作方来说,在不同的游戏续作中频繁使用这么一套万金油模版,是架构不同世界的最高效方式,也能最大化投资收益比;对玩家而言,每代“微创新”也降低了上手游戏的时间成本。更何况,我们也不该忘记这套模版还没被用烂时,它曾带来的新奇与感动。要知道将近十年前的Ezio三部曲,想办法攀爬包括著名历史建筑在内的大量鸟瞰点,本身就是游戏的一大乐趣啊。
可惜再好吃的肉也有被啃得只剩肋骨的那天,育碧的公式化模版哪怕今天都没被弃用,何况发售于2014年的《看门狗》呢?随着游戏进程的深入,我们能发现越来越多熟悉的影子,产生越来越多的“既视感”。
支线种类少而重复性极强,同一种玩法必榨尽最后一滴水。这是若干育碧游戏的通病,也是育碧模版仅能作为开放世界游戏的边界存在的缘由——和“多样的玩法机制”根本背道而驰嘛!还记得之前那张五色的进度图吗?绿色的四类就是《看门狗》的[支线任务]了。“罪犯侦测”是个无限刷新的小任务可以无视;而“帮派据点”,这玩法从《孤岛惊魂3》就开始有了,受到好评后育碧果然没放弃它,比如在被寄予挽回ACU口碑厚望的《刺客信条:枭雄》(其实这才是支线重复度最离谱的游戏)里,硬是又让玩家刷了个吐——这就是模版的作用啊,不光游戏内部复制,旗下别的IP有能复制的,也一定要复制!小游戏“奖金赛跑”里的跑酷实在喜闻乐见;只有“罪犯车队”和“收尾人合约”是基于《看门狗》世界观而进行的设计,前者将近20次,后者内部还有分类,那就40次吧。
略显糟心的是,20次也好40次也罢,这些支线任务玩起来的体验,会是毫不夸张的一模一样。左侧蓝色的“小游戏”也在这里提一句好了,“打牌”和“下棋”听起来耳熟吗?记得FC3里的德州扑克或者AC4中的莫里斯九子棋吗?所以说《看门狗》确然是集大成者,也是自我复制的典例。要知道《巫师2》还只有:“要玩色子吗?”到了《巫师3》,可就有了“来局昆特牌吧!”
当然,这部分也是有创新的,“喝酒”和“眼力游戏”因为太“小”而比重很轻,类比的话就类似ACU里的“开锁小游戏”吧。“奖金赛跑”和“NVZN射击”两项AR小游戏其实和游戏设定非常融洽,是很不错的增味剂,甚至能辅助玩家融入世界观,也许正因如此它们可以在主角的手机面板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看门狗》的支线设计绝非一无可取,相反还有个很大的亮点,即是根本没有集成在进度图里的“数位旅程”。严格来说它并不算支线,也只是内置于游戏的小游戏,VR形式,共“迷幻”“疯狂”“孤单”“蜘蛛战车”四种,体量比起喝酒打牌那些要大上N倍,每一趟旅程都有为数众多的关卡,想全部通关都需花上好几个小时。“城市陷入破败和黑暗,机器人横行,只有你一个活人,解禁能量塔,让光明重现吧”,“开着来自地狱的改装战车,尽情碾压杀戮释放你的疯狂!”或是“在巨大的花朵上弹跳前进”,这几种和本篇画风迥异、脑洞清奇的VR游戏能带来完全超值的体验,如果有人围观,根本不会看出你是在玩《看门狗》。而能够让设计师们展现才华、释放想象,放入这些长得根本是另一副面貌的游戏设计,也全拜《看门狗》出色的背景世界观所赐了。
回到支线重复的问题上。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一款游戏的玩法机制有几种,其实是固定的。认真想想,游戏的主线任务,也不过是“罪犯车队”“收尾人合约”“帮派堡垒”等支线的变体啊!那为什么,玩主线的时候,不会产生刷支线时的单调无聊、枯燥疲累呢?主线和支线最大的区别在哪?主线有剧情!至此,“如何解决支线重复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加剧情!
有了剧情的润饰和填充,哪怕仍然是那几种机制颠来倒去,任务流程也会变得更丰润饱满,玩家的注意力则会有新的追随点和聚焦点,获得的游玩体验也会截然不同。
于是我们终于可以正式聊聊《看门狗》的搜集品了。本作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可喜的改变,只不过没放在支线里而是放在了搜集过程里。一直以来“在开放世界里填满搜集品让玩家有事可做”的设计方式都饱受质疑,育碧系更是“个中翘楚”,被吐槽得体无完肤,而十几年前PS2时代的《旺达与巨像》出一版重制,还能收获如潮好评,一个广袤、寥廓、空空荡荡的世界还能让玩家感慨“它能让人回忆起我们最初是因何爱上了开放世界”。所以这里我们不妨放过那些聊胜于无的“偷歌”、“景点打卡”、“QR码”、“遗弃手机”等,来看看两类有趣的特殊搜集。
还是那张进度图,右侧灰色的全部是搜集品,一共11项,不可谓不多,剔除掉上述几种后,剩下的大致分为两类,它们之所以没有“泯然众物”而是显得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们都和游戏的核心“骇入”绑在了一起,它们不是那种“找到了,捡起来”的纯搜集,而是需要先完成骇入(“通管道”或者“跑路找点”)过程,历经一番波折之后才能到手。赋予搜集新的玩法,并和游戏核心机制绑定,在搜集过程中加深玩家对角色的代入感和对世界观的理解,比起宝箱、船歌、Helix碎片、帽徽、八音盒等等,这是相当不错的处理办法,值得肯定。
其中一类,是指“军火交易”“失踪人口案”“贩卖人口案”,笔者在刚开始这几项搜集时内心充满惊喜,首先它们是由主线剧情延伸而来,而非割裂式的强行添加。更重要的是,进度图和奖杯起初就告诉了我,完成前面所有搜集后,将会有一个“最终的”“独特的”任务。虽然战线被拉得很长,抵达终点前得先完成很多项搜集,但这不就是“加剧情”吗?如果每一次搜集,都会有独特的场景和一段小故事,最后任务再将蛛丝马迹全部串起来……简直就是个出彩的设计了嘛!
然而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哪怕是布置得最出色的“失踪人口案”,育碧也压根没有拿场景讲故事的打算。往后的现场依然很有仪式感很具冲击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留下的录音档也只是连续杀人犯的呓语独白,和被玩家发现的这一桩谋杀事件毫无关系。那么就算放弃了途中每一个植入简单剧情就能大幅改善体验的好机会,最后会不会有一段独特的剧情呢?依然没有。最后抓捕杀人犯的任务形式,竟然,是游戏中最平凡、会无限次刷新的“犯罪侦测”任务,这就好比我每天都在吃白米饭,为了一顿听起来会精致点的西餐,强忍着吃了好多天稀饭,最后来到餐厅,端上桌的竟然还是白米饭……
艾登自己都吐槽了:你也不过是这座肮脏的城市里一个路人甲而已,没任何特殊之处(大意),那作为玩家还能苛求什么呢?至于另两项搜集,我压根就忘记最后的任务是啥了。想来也是,如果育碧真在14年就开窍了,并且肯用心解决这个问题,哪还有后来的一系列流水线模版产品呢?只能说,此时就已有正向的改变苗头,只是完成度粗糙得令人发指。
另一类是《看门狗》独有的“隐私入侵”,将窥探他人隐私的那一小段监控录像作为搜集品,可谓新意十足。任务简介里说“你将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信息”,确实有很多镜头相当有趣,甚至是整个游戏里最有趣的部分,只是不那么多罢了。
比如一位“爱搜集人物公仔”的男子,对着一个可能是从商场偷来的人体模特饱诉衷肠,深情款款,大谈爱慕之思。这类有关变态性癖的就占据了不少;比如有位青年对身边的女生表白,女生却说:“你就像我的哥哥一样……”,青年愣住,然后哈哈大笑“是啊是啊!”化解尴尬,隔着屏幕都能嗅出一丝凄凉。
比如一位男子在家中试图饮弹自杀,枪管都塞进去了,最后似乎因为卡壳没有成功。他的“个人档”上写着“刚从监狱获释”,职业为“杂货店店员”,这肯定是在致敬《肖申克的救赎》……
以及,游戏中最让笔者动容的一幕,也来自“隐私入侵”。骇入摄像头后看到,一位老者倒在地上,手机扔在一旁,里面有段电话录音:“嘿,老爸,我这几天都没你的消息,可以回我电话吗?孩子们都很想见你。也许你会觉得你是个累赘,唉,其实你从来都不会是我们的麻烦。我们……很想你,下班我就过去,好吗?今天下班我就过去……”然而他独居的老父亲,已经一个人猝死在家。偏偏逝者的“个人档”上还写着“癌症减轻”,于是我们也能推测出所谓“累赘”和“麻烦”是指什么。这位老人死前听过这段电话留言吗?“几天没消息”,看来是没有。会不会是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已有好转而选择了自杀?那死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这个小故事已经足够悲伤。所幸他儿子今天就会来发现遗体,这也许是故意留下的唯一一抹亮色吧。
一个静态画面,几行文字,一段录音,就讲好了一个令人泪目的故事。这些摄像头下的画面,的确有的欢乐,有的悲伤,有的有趣,有的有深度。可更多情况下,玩家却只是辛辛苦苦焦头烂额地骇入半天,最终得到一段毫无意义毫无头绪比肥皂剧还无聊的影像。上面这个案例可以充分说明两点,1.哪怕是爱套模版爱走流水线,剧情刻画常被诟病的育碧,其实也有出色的叙事能力。而且这种环节并不需要投入太大开发成本,需要的是态度和时间。2.玩家对搜集品的厌恶态度,真正的痛点并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在于辛苦搜集之后是否能得到相匹配的“奖励”。给点武器皮肤就已经让人不快了,要是花上不少时间仅拿到几条录音,玩家可真要掀桌了。
诚然,任何作品只有具备潜质,比较优秀,我们才会要求它能否更好,才会对它没能满足更高的期待而有所失望。这些精彩的细节设计其实为游戏增色不少,只是在密度和频次上略显松散而已。
单机网游化,不可阻挡的未来趋势?
每个游戏开发者都会面对一项终极难题:如何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让玩家更久地留存?
一种思路是,“刷刷刷”。通过设计有超强延展性的成长体系,用浩如烟海的素材、道具,吸引玩家反复刷,在同样的流程中循环往复。此种思路的践行者以日式游戏尤盛,又以光(an)荣特(tuo)库摩和万代南宫两家甚强,无双系列,讨鬼传系列,火影忍者究极风暴系列……你以为自己玩的是ACT/RPG/FGT,其实入的都是“刷子游戏”的大坑。
一种比上一条要高级些的思路是,通过调整难度、调整关卡设计,或者做多结局多故事线的剧情,给玩家提供游玩“多周目”的可能。前者是大多数老派动作游戏所采用的,虽然鼓励玩家锤炼技巧的设计理念似乎有些落后于时代了,《忍者龙剑传》的团队去做了《仁王》,《鬼泣5》算“有生之年”系列,《战神4》睽违八年且大幅改动,《猎天使魔女》在泥潭中挣扎。后者,当然首推那群波兰人。
第三种则是“联机”,那些经典的“车枪球”IP早就在往联机进军,案例不胜枚举。育碧也很早就看到了线上内容的潜力,2010年的《刺客信条:兄弟会》就加入了多人模式,不过往后几年,多人模式不温不火,地位一直只像单人内容的打包附赠,模式基本是1v1,玩法比较单调。《看门狗》中一共提供了6种多人模式,类别相对丰富,但最主要的“线上骇进”和大革命之前的历代刺客信条在本质上并无差别,都是……“躲猫猫”。
坦白说游戏体验也很糟糕,嗯,和土豆服务器真的完全无关。值得一提的是,再次得益于黑客背景,《看门狗》的线上对决非常完美地融入了游戏世界观,毫不突兀违和,头一次给人“就该存在”而不是“刻意为之”的感觉。毕竟黑客不只主角一人,路上的npc有几率会打电话向别的黑客团体“报警”,如无制止则会提升主角的悬赏值。而如果没有关闭“允许骇入”,别的玩家随时都能闯入你的世界,逼迫你暂时忘掉为了搜集正在寻找的路由器,来一次紧张刺激的反黑客行动。
《刺客信条:大革命》主推了多人模式,而且大幅改进,给每个线上关卡增加了剧情背景,还采用了“4人合作”玩法,却由于游戏自身素质问题,没有收到应有的积极反馈。刺客信条的续作彻底放弃了多人模式回归单机,育碧却将“合作”与原有的“对抗”相结合,线上竞技在《幽灵行动:荒野》《彩虹六号:围攻》中大放异彩。
育碧一直在这条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也开始推出单机让位于联机的游戏,“联机化”似乎真的成为单机游戏发展的未来趋势。GTA5的线上模式吸引力强大,2017年“吃鸡”爆火之后,就连曾以电影大片般单人剧情成名的《使命召唤》系列,都放话称《使命召唤15》将取消单人战役。另一种趋势则是“内购”,《刺客信条:起源》维持着纯单机理念,内购数量之多类别之杂却是空前未有。
联机也好内购也罢,都是延长游戏生命力的手段,利润永远是最终目的。但除了这些“形式”,“内容”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所幸从《看门狗》开始,我们便可一窥育碧作为大厂的良心和勇气,没有只守着旧IP不放,而是不断拓展新IP,这在当今游戏界乃至整个流行文化圈也不多见。更让玩家们欣慰的是,目前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哪怕形式变了,《荣耀战魂》、《骷髅与骸骨》等新IP也在不断问世,这条路上,育碧依然不吝主动去吃那只味道尚不知是鲜美还是苦涩的螃蟹。
结尾还是附上《看门狗》的个人评分:
8分 | 设计理念的一次集中总结,新颖又熟悉的育碧式开放世界
+ 有足够吸引力和创造力的世界观设定
+ NPC文本与细节设计完整用心
+ 惊艳的画面表现
+ 藏着不少有趣/饱满/深刻的小故事
+ 夺人眼球的VR小游戏
- 剧情散漫,节奏失衡,张力欠缺,力度不足
- 大部分人物塑造失败
- 支线重复率高,过度利用玩法机制
- 放弃了大量本可出彩的叙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