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霸犬脱毛
法斗属于小体型犬,性格外向活泼容易和人亲近,是男女生都适合饲养的狗狗,而且也比较时尚,平时家养的话很方便.但是饲养法斗也有比较麻烦的地方,它是鼻腔最短的狗类夏天非常容易中暑,而且容易复发皮肤病包括身体和耳朵部位.一年四季都会脱毛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养法斗必须要给予足够的耐心.
恶霸犬属于中型犬,目前市面上最多的是口袋体大约50斤左右,也有微体恶霸更小一点,但由于是后期培养出来的体型,狗狗的天生的健康和遗传是个问题.当然国外也有很多百斤的大体型,在国内较少.恶霸犬性格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与其他狗狗和人比较容易相处,幼犬的时候比较皮成年以后会好很多.天生体格强健,不太会掉毛发,胃消化系统比较好.恶霸也有麻烦地方是较容易发皮肤病、食量较大、鼻腔和法斗类似夏天容易中暑.精力旺盛需要一定的运动量.
二、恶霸犬身上一块一块掉毛
不建议给恶霸犬吃剩饭剩菜 ,因为剩饭剩菜里面的油盐含量比较高。对于狗狗来说,多吃高油高盐的东西会造成肾脏的衰竭。毛色以及肠胃各方面的疾病。 油盐含量高会严重影响狗狗的健康。平时还是以狗粮为主喂养狗狗。否则长期食用剩菜剩饭。狗狗可能就不爱吃狗粮。对于掉毛以及毛色肠胃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更严重的是会影响狗狗的寿命。
三、恶霸犬掉毛严重
恶霸犬,墨西哥无毛犬,杜宾犬,拉布拉多,罗威纳,柯基(短毛),布列塔尼犬,德国短毛波音达,威尔士跳猎犬,玩具曼彻斯特犬,柴犬,美国斯塔福郡梗,斑点等等挺多的,还有卷毛一般不掉毛,比较推荐恶霸犬,拉布拉多,罗威纳
四、恶霸犬毛掉色怎么回事
成语重生父母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成语轻生重义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同“轻身重义”。
成语重义轻生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成语重气轻生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成语十八重地狱重:层。迷信认为人在生前作恶,死后就要堕入十八重地狱,永民不得翻身。比喻最黑暗、最苦难的境地。
成语如牛负重象牛背着沉重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成语居不重茵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同“居不重席”。
成语别开生面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成语生死存亡公元前495年,鲁定公隆重欢迎邾隐公,欢迎仪式上,邾隐公仰着脸,把玉器高高举起,态度很傲慢。鲁定公很谦虚地接受,孔子的学生子贡目睹了这场仪式。他认为他们没有按照周朝的礼制去做,他们生死存亡的日子快要到了 ...
成语自力更生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成语故地重游故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重又回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游览。
成语枵腹重趼枵腹:空腹;重趼:手脚掌上因磨擦而生成的老茧。形容长途跋涉,忍饥挨饿的情状。
成语百舍重趼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成语轻财重义三国时期,吴国别部司马凌统统领父亲凌操生前的军队,他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在与都督陈勤等喝酒时,陈勤暴戾任性,借醉酒侮辱凌统,凌统忍无可忍杀了他。一次战斗中凌统立下大功,孙权让他将功赎罪 ...
成语轻身重义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成语重气轻命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成语重气轻身指重义节而轻生死。
成语重足而立汉朝时期,张汤因改定刑律法令而做了廷尉,太子洗马汲黯对他十分不满,说他不努力去降低犯罪使人们生活富足,而是陷人于罪,如果这样下去,将使天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汲黯因此被外放为淮阴郡太守 ...
成语贪生怕死西汉末年,诸侯国梁王刘立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任意杀害手下中郎曹将。汉哀帝大怒,派钦差到梁国捉拿刘立。刘立感觉到事态严重,就脱去王冠跪地请罪,说自己贪生怕死并非对抗朝廷,只是等待朝廷每年的新春大赦 ...
成语龙生九子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
成语龙生九种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
成语变生不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成语生死与共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情谊极深重。
成语重生爷娘比喻有救命之恩的人。
成语重裀列鼎裀:夹层床垫。形容生活富裕,位居高官。
成语食不重味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食不重肉用于生活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同“食不兼肉”。
成语三生石上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成语不拘小节西汉末年东昏亭长虞延不注重生活小节,但敢于主持公道,将王莽的宠妾魏氏恶霸亲戚送入大牢。东汉时在富宗市长手下为官,因劝谏贪官富宗深得皇帝赏识,后为官洛阳, ...
成语义重恩深春秋末年,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都城,楚国大夫钟建背着楚子收的妹妹季芈,跟着楚昭王出逃。后来战争平定后季芈为了报答钟建的恩德毅然下嫁给他,两人婚后的生活美满
成语九死一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得到楚怀王的重用,主张联齐抗秦,在同贵族子兰、靳尚的斗争中被免职。楚顷襄王时,他被流放到边杜,但他的心还惦记着祖国和人民,他写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充分体现他的决心 ...
成语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成语冯生弹铗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客冯驩因不受重视,三次弹其铗而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孟尝君听后,深受感动,一一满足他的要求。冯驩借去薛地收债的机会为孟尝君谋划,营造三窟,使孟尝君在失势后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
成语列鼎重裀鼎裀:垫子,褥子。指吃得很好,睡得十分舒适。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华生活。。也泛指达官显宦。
成语国计民生指关系重大的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成语坐不重席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成语安土重居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成语安土重旧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成语安土重迁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成语寸草不生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成语居不重席指生活俭朴 坐卧处不铺两层垫子。比喻节俭。
成语惜财如命指把钱财看得极重,生活过分地节俭。
成语明珠生蚌东汉末年,孔融朋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韦康,字元将,小儿子韦诞,字仲将。两人都很优秀,孔融特别器重他们,在给他们的父亲信中写道:“前日元将来,渊材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
成语朽骨重肉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
成语枯杨生华枯:干枯;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好景不长。
成语沉灶生蛙形容水患严重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成语生死关头指重要时刻 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成语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成语避军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成语避君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五、恶霸犬毛掉色怎么办
2021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的母亲陈三秀在收拾杂物的时候突然兴奋的叫我的名字:“志武,你快来看啊,我找到了一件传家宝,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提及而没有找到红军棉衣,是你太婆传给我的,今天翻箱倒柜的,没想到还在这里。”我听到喊声赶紧赶了过去,看到我母亲手上捧着的是一件老款的女装棉衣,藏蓝面,直圆领,大面襟,布搭扣,领口、袖口、腰部、下摆都有破洞,露出了棉花。慢慢看时,我越来越吃惊了!衣服虽然老旧,但是染色均匀,不掉色;裁剪合理,很精巧;缝纫结实,针脚匀。这应该是一件大户人家的小姐坤装!
这么老旧的棉衣为什么还会在这里,而且我的母亲还这么兴奋呢?看到我吃惊,母亲便慢慢地讲起了一个很久很久的故事。说起这件棉衣还得从红军当年住在我家祖屋的时候说起。
【红军过来了】
我的太婆张来发出生于1897年3月,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村迳口组,19岁那年嫁给我的太公(曾祖父)杨继炳为妻,1916年12月生下我的爷爷杨仁浩,1923年5月生下我的小爷爷杨仁熀(乳名金长生),两个女儿又因为贫病交加不幸夭折。1925年我的曾祖父被旧社会的地主欺压而死,当年我的曾祖母虚岁才29岁,我爷爷10岁,我小爷爷3岁,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孤儿寡母的相依为命,她盼望着好日子能够早点到来。
1934年10月下旬,赣南的天气早就凉下来了,忙碌了一天的龙泉人大多喜欢早早地上床睡觉了。一天晚上,熟睡的许多人忽然被狗吠声惊醒,大家缩在被窝里、稻草间一边赶着跳蚤,一边凝神屏息听着。声音还在远远的,零零星星,可是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偶尔还夹着马嘶声。慢慢地,胆大的人起来了,出来了,站在高处警觉地循声望去。他们发现,动静来自两个方向,还有火把,一处是观音坳,从石含那边过来的,一处是黄麟乡迳尾过来的。像是约好了一样,两处都在下山坳。不一会,两处的火把都出了林子,拉成两条断断续续的火龙。火龙都指着一个方向——读功。从迳尾过来的近一些,先进村子。
读功在青云嶂下,是个不大的小村落,也是最先被吵醒的屋场。火把还没有进村,村上的干部就把一些大人叫了起来,集中到祠堂门外的坪上,告诉大家“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红军是大家熟悉的,虽然没有看过,但是于都早就红了,村里有许多年轻人还参加了红军,知道红军是打土豪分田地,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大家的心里立刻涌起一种亲切感。
忽然,东北边出现了火把,来了,红军来了。大家立刻跑起来,蜂拥过去——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哦,有的背着钢枪,有的背着大刀,有的挎着短枪;有的举着火把,有的背着几个背包,有的挑着担,有的搀扶或者抬着伤员;许多人背着斗笠,许多人衣服破旧,并没有多少统一的着装,许多人非常年轻,只是一个大孩子!他们都很疲惫,但是看到大家奔过去了,很多人都有说有笑。
没有太多的寒暄,龙泉的乡亲们有的接担,有的扶人,很快就来到了我们杨氏宗祠的门口。担子刚刚放下,伤员刚刚坐下,许多人还在忙着,村里的干部就站在门口的檐下朗声说:“好,大家静一静,现在请红军首长给我们讲话,大家好好听!”很快,大家都静了下来,旁边站出了一个中等个头的红军干部,三十多岁,腰里别着短枪,声音洪亮:“乡亲们,我是这支队伍管事的,今天来到贵地吵着大家了!我们可能会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以后要麻烦乡亲们了……”
当晚,那位红军干部就住在我们家的祖屋,还有他的夫人和几个随从。我家的祖屋紧挨着杨氏宗祠,是一座四室一厅的土坯房,面积100平方左右,我太婆把屋子收拾干净,地上铺上稻草,把房间和大厅全部让给红军们住,她带着孩子们挤到祠堂右侧的一个房间住了。
第二天清晨,村子的小孩们发现村里多了许多陌生人,他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挑水,也有的在整理着什么……看到小孩萌萌的惊诧与好奇,那些陌生的人们丢过来几个逗笑的表情,几句逗笑的话语,很快,小山村就在晨曦里热闹起来了。我太婆也早早起来开始烧水煮饭,锅里的水热了,太婆舀出水叫他们洗漱,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客气,说谢谢,饭熟后,太婆叫大家吃饭,可是那位干部说谢谢,不用,他们自己有专门做饭的。这让太婆十分奇怪,难道是他们嫌我们的饭菜不好吗?当我太婆走出祠堂时看到红军们在祠堂门口的草坪上、屋背的大树下用土砖架起了几口锅生火做饭,看热气,闻香味,饭也快熟了,她走了过去揭开锅盖,原来锅里只有翻滚的稀粥,里面还夹着青菜。她忽然想起,红军们也是穷人,他们是穷人的队伍。
她回到屋里,“不高兴”了,对那位干部说:“都是一样的饭,以后咱们的饭就在屋里一起做了,我还能帮帮大家缝补衣服,洗衣做饭,照料伤员!”“好吧,我们互相帮忙!”他笑着答应了。当时我太婆的内心十分的震撼。自从她19岁那年从段屋的迳口嫁到这边,19年了,从来没有遇过这么好的一群人。之前,除了无奈的乡邻,她遇到的是豪横的地主和悲惨的现实。
红军到了龙泉村后,就把村里各个路口及重要的要道站岗戒严,不准有人出入,把杨氏宗祠设为中共中央分局,充分利用村里的自然溶洞用来躲藏军用物资,让红军伤员在宽大的溶洞内疗伤,也是纯天然的防空洞,之后还在村里的将军石山脚下的狮子洞开始训练游击队骨干成员,现在的桥疗下出水岩及红军天然防空洞就是当年红军疗伤的遗址。据统计当年红军留守部队有16000人,其中伤员有7000人左右,还有妇孺老小人员。在那时,龙泉村人口1200多人,是红军扩红支前的重要据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红军,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留守红军驻扎在龙泉村两个多月,家家户户都收留红军及伤员。据史料记载,有姓名记载的烈士105人。尽管血腥残酷,随时要面对死神的召唤与挑选,但勇敢的龙泉村人,始终赤心向党,不顾一切参军支前,保守国家的秘密,拥护共产党的号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军对老百姓很好,可以说是不犯秋毫,爱民如子,勤快能干,为了解决红军的生活问题,附近的老百姓都把自己家不多的粮食,米面,蔬菜拿来给红军们吃,红军战士因为肉食不够,所以也会杀一些马匹做肉吃,宰杀马匹的时候附近的小孩都很好奇的在周围观看,这时正在割马肉的红军就会把马肉割下来几块送给孩子们,让他们带回家让父母煮着吃,当孩子们欢快的把马肉拿回家时,村民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都赞不绝口的说这才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红军,还是红军好啊,共产党好啊!共产党就是有一块肉,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人。
自从红军住进我们家后,我的太婆也逐渐与红军战士们熟悉了起来,每天帮红军战士洗衣做饭,缝补衣裳,照料伤员,同时激励我爷爷帮红军们打草鞋,她对我爷爷说:“红军是来解救我们老百姓的,以后如果共产党打下了天下,把国民党打败了,我们的好日子就要到来了,因此我们家无论多困难也要极力奉献出我们一家人的力量来尽微薄之力,你编织的草鞋虽然看起来不贵重,但这是我们红军战士最需要的生活用品,草鞋编好了编结实了,红军才能多走路,才能早日打胜仗,儿子你要加班加点的多编草鞋送红军战士。”我爷爷听了深受鼓舞,从此更加卖力与细心的为红军打草鞋。
之后的日子,大家都充满激情,日子紧张有序有滋味。红军搞宣传,进一步发动群众;打地主,进一步安定家园;征粮食,进一步支援前线;调部队,进一步袭扰敌人;搞培训,进一步筹谋未来。乡亲们则洗衣、做饭、缝衣、务农、打草鞋,全力支持。童谣唱得好:“蕹菜好吃两个空,好在朱德毛泽东!”他们就是朱毛的队伍,在一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军民一家。
【临别送棉衣】
十二月,红军得到情报,大批的敌人正向苏区的中心推进,很快就会来到龙泉了。面对强敌压境,硬扛是以卵击石,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决定隐蔽行踪,主动撤离,以后伺机再战。
临别的那天晚上,月亮早早地就落下去了,住在我家的一位年轻女红军拿了一件棉衣给我太婆,说:“大嫂,天气越来越冷了,你穿上吧!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谢谢你对我们的照顾!你家的条件也不好,吃不饱穿不暖,我们都看到了,这件棉衣你留下,是我的一个心意,你收下!”太婆坚辞不受,女红军揽过太婆,紧紧地拥抱了一下,说:“大嫂,你就留下吧!你穿上它,我们的心就连在一起了,当你穿上这件棉衣的时候,就会想起我们红军一定会胜利,不久就会打胜仗回来的,让我们的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件棉衣请你一定要收下,好好过日子,等着我们回来!”说完,她就匆匆地跑走了,跟着队伍消失在茫茫的夜里。”
没几天,敌人就过来了。卷土重来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流氓烂棍组成“铲共团”、“搜山队”,实行的是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石头过刀,芒扫过斩,茅草过火,他们在红军住过的村子几乎是见人就杀。惹不起,躲得起,太婆带着我爷爷他们回娘家躲了一个多月。
【永远的怀念】
后来,这件棉衣也就陪着太婆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穿烂了,补,补了再穿。再后来,太婆把棉衣洗干净,珍藏起来。倚门盼红军的时候,她就回屋小心地把它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她相信红军一定还会回来的。
斗转星移,1980年我出生了。那时家里还是缺衣少粮的,已经84岁的太婆拿出这件棉衣交给我的母亲,给我,权作包被。但是,当母亲听到这段历史之后,她把衣服好好地收起,像我太婆一样珍藏起来,不敢去用,不敢亵渎。
一件棉衣,一段过往。我想,这段过往应该让这件棉衣带进博物馆,带进百姓家,带进一段更长更大的过往里!
衣服虽然破了,但是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秀美的女孩,一名红军女战士,一个英姿飒爽的红军女孩,脸上带着微笑,身上带着硝烟,向我们莞尔一笑,然后转身离去,背着枪,跑进队伍,越走越远,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