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有军犬,警犬,或者功能类似的动物吗?

来源:www.70797.net 时间:2023-03-23 01:47 点击:82 编辑:admin

当然有,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将犬用于城防,以犬吠为警,《墨子·备穴》记载:

杀,俚两罂,深平城,置板其上,板以井听。五步一密,用若松为穴户,户穴有两蒺藜,皆长极其户,户为环,垒石外,高七尺,加堞其上。勿为陛与石,以县陛上下出入,具炉橐,橐以牛皮,炉有两缻,以桥鼓之,百十每亦熏四十什,然炭杜之,满炉而盖之,毋令气出。适人疾近五百穴,穴高若下,不至吾穴,即以伯凿而求通之。穴中与适人遇,则皆圉而毋逐,且战北,以须炉火之然也,即去而入壅穴。
杀,有鼠,为之户及关籥独顺,得往来行其中。穴垒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

简单概括,就是为防止敌人挖地道攻城,需要在地下埋若干坛子,设置听穴和隧道,以监听地下的动静,每条隧道都要放一条狗,并设置门和闭锁的机关,方便狗在其中来回走动,狗一叫就说明有敌来犯。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

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唐代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

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

唐代杜佑《通曲》记载:

恐敌人夜间乘城而上,城中城外每三十步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吠之处需加备脂油火炬。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记载:

朱全忠穿蚰蜒壕围凤翔,设犬铺、铃架以絶内外。
凡行军下营,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敌来则羣吠,使营中知所警备。

《资治通鉴·后晋纪一》记载:

壬寅,敬瑭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馀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

《宋史·孟宗政传》记载:

十一年,金帅完颜赛不拥步骑围城,宗政与再兴合兵角敌,历三月,大小七十余战,宗政身先士卒。金人战辄败,忿甚,周城开濠,四面控兵列濠外,飞锋镝,以綯铃自警,铃响则犬吠

汉名将霍去病在征讨匈奴时,曾携川东猎犬随军,直至清末,川东猎犬都有作为军犬而服役,前后时间跨度约2000年。

川东猎犬

据说当年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人,曾专门召集党项人训犬随军征讨,号称有3万獒军(肯定夸大了),尤其是破城之时,这些犬帮助不擅巷战的蒙古人搜捕躲藏的残敌,能有效提高索敌效率,减少部队伤亡。

蒙古獒

蒙古人对他们的狗有着深厚的感情,称它们为上天的使者,视其为伙伴和家人,在他们的传统中打杀和虐待犬是不能容忍的行为。


犬在军事中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警戒、放哨和追踪,它们有时也会作为战斗单位参加一线战斗,并且屡立奇功。

这块保存于伊拉克尼尼微宫殿(Nineveh)的新亚述帝国浮雕上,清晰刻画了一位一手持矛一手牵犬的战士形象
这块浮雕为皇帝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狩猎组图的一部分,浮雕上的Mollosser獒犬被认为是欧洲獒犬的祖先

古罗马帝国曾经广泛采用原产于意大利半岛的獒犬作为战犬,与士兵协同作战,这些战犬不仅能对付步兵,迦太基人甚至还训练它们去咬敌方战马的鼻子,对骑兵也有不错的袭扰和牵制效果。Mollosser的现代品种之一是卡斯罗獒犬,它和川东猎犬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犬。

卡斯罗獒犬

凯撒大帝攻打不列颠时,体型巨大的马士提夫獒犬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它们身披战甲,以远超人类的速度悍不畏死地发动突袭,扑咬敌兵,小股队伍往往会被搅得七零八落。

马士提夫獒犬

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训练有素的军犬给装备简陋的美洲土著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杀伤,因为它们的存在,土著人无法抵近侦察和埋伏西班牙人,熟知地理的优势大打折扣,在犬的追击下更是无所遁形,许多人直接死在了军犬的撕咬下。

西班牙殖民者携犬追杀美洲土著

著名的阿根廷杜高犬,就是西班牙殖民者带来南美的军犬后裔:

杜高犬(DOGO),是能狩猎美洲狮的大型猛犬
与美洲狮厮杀的杜高

军犬在战场上的作用,并没有因为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而减少,甚至还变得更加重要。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狼青犬也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帮助日军索敌、警戒和搜寻物资,也可威慑和镇压平民,因为它们的存在导致很多抗日武装伏击和撤退失败,狼青有时还用于刑讯,给战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肉体伤害。

狼青犬

日军对军犬颇为重视,它们的伙食标准比普通士兵还高,日常饲养主要有3种配方:

第一种:朝鲜米150克、白菜200克、大麦250克、牛肉350克、盐10克。

第二种:豆饼100克、菠菜200克、牛肉350克、高粱400克、味噌40克。

第三种:萝卜200克、内脏200克、沙丁鱼400克、粟米500克、盐5克、味噌20克。

河北沧州献县的日军军犬班,照片摄于1937年9月29日

中国军民对这些助纣为虐的恶犬可谓恨之入骨,曾有人试图让俘获的日本军犬为己所用,但没有人能成功驯服,最后不得不处死这些桀骜不驯的家伙。为了改变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曾经留学于日本警犬专科学校,并赴德国深造的军警犬专家董翰良,选拔浙江昌化当地犬种对付日本狼青,他的训练极有针对性,让昌化犬充分利用体型较小的特点专攻狼青的咽喉、腹部和下阴,共造成了数百条日本军犬伤亡,使得日军不敢再肆无忌惮地使用军犬,反制效果可谓显著。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没有对本土犬种进行保育的意识,曾在抗日战场立下汗马功劳的昌化猎犬如今已经难觅其踪,而原属侵略者的日本狼青反倒在中国落地生根,衍生出了中国狼青、昆明犬、莱州红等品种,真是一种讽刺。


二战中,苏联为应对德军装甲集团的进攻,曾经组建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126条军犬,让犬背负约10~12公斤炸药,钻入敌军坦克车底发动自杀式攻击。

军犬背上的竖杆为炸弹的触发开关,犬钻入车底时杆触碰到底盘就会爆炸

这些“狗肉炸弹”的战场表现如何呢?尽管苏联人声称这些炸弹犬炸毁了300多辆德军坦克,然而实际战果可能并没有那么理想,大多数炸弹犬都是临时训练上阵的,一上战场就被枪林弹雨和引擎轰鸣吓坏了,能顺利引爆的只有少数,大多数狗都被德军射杀,有些惊恐不已的狗甚至还调头跑回苏军阵地,给己方造成了伤亡,苏军为防止误伤,对跑回来的犬也毫不留情地进行射杀。

一些目睹惨状而大受刺激的训导员,由于拒绝继续接受此类任务而被军法从事,有人因此不惜携犬出逃。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军犬摧毁了16辆德军坦克,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背后的牺牲可想而知。


据英国《每日星报》报导,2018年,英国皇家特种空勤团(Special Air Service)的一支6人小队,在叙利亚北部一村庄进行例行巡逻时,遭到9名IS武装人员的伏击,英军士兵奋力还击,却被对方的轻重火力所压制,无法阻止对方的逼近和包抄。

危急时刻,士兵们指引随队的军犬对武装分子潜伏的火力点发动突袭,并在随后听见建筑内部传来尖叫和呼喊声,小队趁着火力停滞攻入建筑时,发现军犬蹲在一名武装分子的尸体上,其咽喉处有致命的撕裂伤,室内还有其他散落的肉块和血迹,其余敌人已逃之夭夭。

该小队所携带的军犬品种为比利时马里努阿犬(Belgian Malinois),是能够挑战德国牧羊犬在军警界地位的优秀犬种,具备更强的运动能力和更高的兴奋度

这条英勇的军犬给武装分子至少造成了1死2伤,自己却几乎毫发无损,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拯救了整支小队。


犬之所能够成为人类狩猎、追踪和警戒的得力助手,得益于其出色的感官和高超的运动能力。

犬的上方视野为50~70度,下方约为20~60度,两侧为100~125度,比人类视野更开阔,虽然有色弱的缺陷,但拥有比人类更好的夜视能力和动态视力作为补偿。

犬对声音的敏感也远超人类,其听力范围为15~50000赫兹(人类为16~20000赫兹),能听到人耳无法接收的超声波,察觉不为人知的动静。

训练有素的犬能翻越三四米高的垂直障碍,飞奔时速可高达每小时60公里以上,从20米开外启动到扑咬,不过区区3秒,15秒内基本完成制服,在速度充分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扛不住军犬的冲击力,一个照面就会被扑翻在地。

在央视《神犬奇兵》节目中,军犬咬断13毫米粗尼龙绳的速度甚至比用剪刀还快:

军犬的咬力十分惊人,速度比拿剪刀剪的速度快_哔哩哔哩_bilibili

(数据部分引用自《论警犬在武警部队工作的作用》,原作者呼和浩特警犬基地轮训队青格乐

古今中外将犬用于军事的历史有千年之久,它们为人类在战场出生入死,其贡献是不可抹杀的。


当前知乎对狗的风气很不友好,甚至还有人声称“爱狗是西方价值观,中国没有爱狗传统”,这就是信口开河了。

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是家犬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狗早在万年前就被驯化,与人类的交情远早于其他家畜。

据考证,我国最早驯化狗的地区是长江以南,距今约10000~16000年,而驯化猪的历史约有8000年,牛和鸡约为7000年,羊约为5000年,马约为4000年,对于人类祖先来说,狗既是战友,又是伙伴,正是由于它们的陪伴,人类在最初对抗自然的过程中才没有孤军奋战。

犬正是因为其忠诚勇猛、聪明机警的个性而受到很多人的信任和喜爱,中国古代宫廷中人时常会养犬为伴,为清冷的深宫增添了一丝情趣和温暖:

唐《簪花仕女图》中与宫娥嬉戏的小狗

画中的小狗可是大有来头,《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中是这么记载的:

武德二年,伯雅死,子文泰嗣,遣使来告哀,高祖遣前河州刺史硃惠表往吊之。 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拂菻”就是当时的东罗马帝国,从西域高昌传入我国的拂菻犬,又被昵称为“猧儿”,从此进入了文人墨客的视野。

王涯(唐)《宫词》之十三:

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

元稹(唐)《梦游春七十韵》:

鹦鹉饥乱鸣,娇猧睡犹怒

范成大( 宋)《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倦绣》:

猧儿弄煖缘堦走,花气薰人浓似酒。

陈维崧(清)《红窗睡·冬夜》:

三更巷口西风大,惹猧儿寒吠。

顾太清(清)《浣溪沙·咏双鬟猧儿 》其一:

怀里温存袖里藏,蒙茸两耳系金珰,双鬟小字最相当。
竹叶上窗惊月影,花枝照壁活灯光,夜深轻睡枕头旁。

顾太清(清)《浣溪沙·咏双鬟猧儿 》其二:

两字柔憨作性情,十分妩媚特聪明,得人怜处是天生。
睡去拳拳堪入画,戏时小小可奇擎,娇音学吠未成声。
北京狮子犬是宫廷专门培育的玩赏犬品种,地位相当于英国王室的柯基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英军抢走5只小狗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可爱的不只有宫廷玩赏犬,民间的本土狗子也同样讨人喜欢,诗圣杜甫的《草堂》,就生动描述了自家狗子喜迎主人归来,钻进衣服撒娇的场面: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小诗仙白居易,曾作《犬鸢》一诗,描写了自家门前狗子肚腹贴地、沐日而寐的悠闲姿态:

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门前何所有,偶睹犬与鸢。
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腹舒稳贴地,翅凝高摩天。
上无罗弋忧,下无羁锁牵。见彼物遂性,我亦心适然。
心适复何为,一咏逍遥篇。此仍着于适,尚未能忘言。

唐朝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曾作《犬离主》一诗,因爱犬冒犯了宾客,所以略施薄惩: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隐士费冠卿,曾作《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

世人从扰扰,独自爱身闲。美景当新霁,随僧过远山。
村桥出秋稼,空翠落澄湾。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

贾岛,曾作《送道者》: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
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在诗人曹唐《小游仙》一诗中,家中小狗似乎因为被来客打扰清梦而表达不满:

碧花红尾小仙犬,闲吠五云嗔客来。

号称宋诗开山祖师的北宋梅尧臣,曾写诗赞犬:

常随轻骑猎,不独朱门守。鹰前任指踪,雪下还狂走。
人思上蔡迟,书寄华亭後。莫将呼作龙,粱肉才经口。

千古名篇《鹊桥仙》作者秦观,曾写《病犬》一诗:

犬以守御用,老惫将何为。踉跄劣於行,累然抱渴饥。
主人恩义易,勿为升斗资。黾勉不肯去,犹若恋藩篱。
屠脍意得逞,烹庖在须斯。糟糖固非意,豚矢同一时。
念昔初得宠,青缰缠球丝。饲养候饥饱,动止常相随。
胡云不终始,委逐在衰迟。犬死不足道,固为主人悲。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是爱狗人士,《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脍炙人口,他还曾专为自己的爱犬乌嘴作诗: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跄趁童仆,吐舌喘汗雨。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盗肉亦小疵,鞭棰当贳汝。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和东坡肉、羊蝎子、宏志鸡等美食颇有渊源的苏轼,也是一位无肉不欢的大吃货,可他馋而不贪,从来不碰狗肉,更反对杀狗吃肉,他任徐州太守时,曾因公宴上有狗肉而不满,为此还引用了圣人埋狗的典故: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意为:孔子养的狗死了,让弟子子贡去埋葬它,他说:“我曾听说,旧车帷幔不要扔,可用来埋葬死去的马;旧车伞盖也不能丢,可拿去埋葬死去的狗。我孔丘清贫,没有车盖,你就拿我的席子去吧,不要让它的尸首沾染泥污。”

苏轼感叹道:

狗死犹当埋,不忍食其肉,况可得而杀乎?

爱狗至极的东坡先生如果知道后人乱编排他和佛印抢狗肉吃的段子,恐怕要打人的。

陆游在《旅舍》一诗中写道: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
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在《鸡犬》一诗中,他又抒发了自己穷困潦倒,无食喂养家中忠犬的愧疚:

贫家也复谨朝昏,小犬今年乞近村。
糖秕无多深媿汝,狺狺终夜护篱门。

爱狗的文人墨客已经不用多说,过去农村老人也常讲:“再穷不卖看门狗,再饿不宰耕地牛。”普通百姓家虽然生活艰苦,但始终有一些人情味是无法磨灭的。

犬将无私的爱、忠诚和陪伴奉献给主人,这份感情朴素而纯粹,既不会因为贫富而变质,也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更并不会因为东方西方而有所不同,不能体会和理解这种情感的人,是可悲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