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宠物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上游主要是活体交易环节,获得活体的主要方式包括购买(参与主体包括繁殖场、宠物店等)、赠送和领养等;中游主要是商品,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医疗中的医药;下游主要是服务,包括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宠物培训、宠物保险等。
宠物食品处于宠物产业链的中游。宠物食品是中游商品的一种,从产品多样性来看,宠物食品包括宠物主粮、宠物零食和宠物保健品等;从参与主体来看,宠物食品的参与者包括生产商、品牌商、代工企业,也包括多种不同的渠道(如宠物医院、宠物店等特种渠道,电商平台和商超渠道等)。
宠物食品消费高频、模式成熟、有增长空间,是现阶段宠物产业链中较好的赛道。下面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特点做简要分析:
上游:繁殖、活体交易: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该环节目前发展仍然不太规范(与经济动物养殖的差异较大),从短期看难有亮眼的投资机会;
中游:(1)宠物用品:产品差异化不大,且易被模仿,消费者缺乏品牌忠诚度,所以生产宠物用品的公司很难建立较深的护城河(打造宠物界的无印良品不是没有可能,难度较大);(2)宠物药品、疫苗:一方面,产品推出需要强有力的研发能力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树立口碑和品牌需时间积累。目前国内市场基本被跨国动保企业垄断,国内企业若想打破这一格局,仍有较长的路要走;(3)宠物食品:食品贯穿宠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除了天然高频次、市场规模可观(市场规模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论述)的优点外,商业模式成熟、国产品牌逐渐突围也是其投资的亮点。
下游:(1)洗澡、美容、寄养等:生存能力最强的是“夫妻店”,没有规模效应,很难资本化;(2)宠物医院:是较好的商业模式,连锁化趋势明显。目前资本的参与度较高,导致新开医院数量急剧增长,宠物医生等人才供不应求,是该行业发展的短板(不是本期研究重点,后期将对宠物医院做专题研究)。
综上,在当前时点,宠物食品在宠物产业链中属于比较好的赛道,主要原因在于: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可观(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且增速较快(国内市场)、商业模式较为成熟、国产品牌进口替代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等。
欧美发达国家是宠物食品的主要消费国,龙头品牌商多来自欧美,但宠物零食多由中国、南美国家代工。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即出现了宠物专有食品,标志着宠物食品作为一个行业开始独立开来。截止目前,北美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市场,占比约为40%,西欧占比约为26%,其次为拉美和亚太地区,占比分别为13%和10%。以上为宠物食品消费市场的分析。而生产端的地域分布格局有所不同。
宠物零食与宠物主粮有所不同:主粮为标准化产品,可以实现高度机械化,品牌商多自建工厂、自行生产;21世纪以来,宠物零食大量出现,成为宠物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食产品(肉干零食和咬胶为主)并不标准化,许多生产环节仍需要工人手工制作,人工成本在成本中的占比可达到30%,中国、巴西等国家由于人工成本较低,成为世界宠物零食的主要代工厂。且随着中国人工成本逐渐提高,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成本表现出相对优势,部分宠物零食的产能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多大?目前仍没有官方权威的统计数据,根据《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估计终端销售额在300亿元左右;根据欧睿咨询统计,终端零售额约为120亿元。根据我们与行业内专家交流,结合市场情况,我们估计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终端销售额约为300-350亿元。
2004年至今,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变化经历两个阶段。以欧睿统计数据为例(虽然欧睿RSP口径数据偏小3倍左右,但是在计算增速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2004年-2013年宠物食品市场的CAGR为9.5%,2013年至2017年的CAGR为35%。
宠物食品销售额等于量价相乘,销售额增长主要靠上量,提价效应不显著。以欧睿统计数据为例,2004年-2013年宠物食品消费量CAGR约为7.3%,2013年-2017年CAGR约为30%,而宠物食品价格涨幅不大,甚至不能覆盖CPI。
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宠物数量*单只食量*商品粮渗透率*单价。下面将分别分析宠物数量、单只喂食量、商品粮渗透率和宠物食品单价4个驱动因素,进而对未来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1. 宠物保有量。目前中国宠物(我们只计算宠物猫和宠物狗)保有量约为1.53亿只,其中宠物狗约为6460万只,宠物猫约为6850万只(宠物行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有所不同,宠物数量约为9000万只,其中宠物狗约5000万只、宠物猫约4000万只)。
预计未来中国宠物数量呈上升趋势。以往宠物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近几年出现不同的现象:养宠人群年龄结构更为年轻化,对行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背后可能的原因包括单身、独居年轻人比例提高,工作、生活压力大,有陪伴、解压需求)。
认为中国的宠物市场可与日本进行对标(中国与美国在家庭结构、住房面积方面差异较大,而与日本类似)。目前日本拥有宠物5800万只,户均宠物保有量约为1.36只,而中国户均保有量为0.87只,对标日本,中国户均保有量仍有56%提升空间;如果区分宠物狗和宠物猫,宠物狗的户均保有量有33%增长空间,而宠物猫有翻倍空间(人均居住面积不大,小型犬、宠物猫的市场大于大型犬;养猫所需的养宠者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都比养狗少,因此,“猫经济”崛起的可能性很大)。
国产品牌从规模“1-10亿”、“次高端”的腰部开始发力。2013年之后,国产品牌的市占率逐步提升,由32%提升至46%,而海外品牌市占率逐渐下降。这一趋势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1)有些国内宠物食品企业看好国内市场,主动开拓;(2)部分外销的代工企业遭遇美国“抗生素”事件,企业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且企业家们意识到依赖代工有一定的风险,也开始开拓国内市场;(3)电商渠道的发展为国产品牌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据我们在美国走访玛氏的情况,玛氏管理层认为公司一直按照欧美的经验路径在经营,对电商这种快速变化的渠道较为“迟钝”,公司并不是缺乏发展电商渠道的能力,而是在新事物出现的初始阶段有所迟疑)。
以市场走访结合欧睿数据,中国宠物食品的CR6约为23.6%,其中比瑞吉、乖宝和伯纳天纯3个国产品牌进入前六。
对标日韩,我们预计国产品牌在未来可以占领一席之地。以日韩宠物食品市场作为参照标准,可以看到日韩的宠物食品行业较为集中。日本的CR10大约为67%,韩国的CR10约为62%。根据数据统计,日本市场前十大中本土企业占6家,最高排第5位;韩国市场虽然进口品牌较多,前十大里本土品牌有3家,但是第2、第3名均是韩国企业。
(1)2002-2008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外资为主(外资企业有其他业务供养,可以不考虑赚钱效应,主要在培育市场);(2)2009-2013年,内资企业OEM/ODM的黄金期(比瑞吉是特例),代工时期成本主导;(3)2013-2017年,内资企业转型开拓国内市场,电商渠道快速发展给予内资企业上量的机会。该阶段内资企业处于进攻态势,而外资企业处于防守状态;(4)展望2018年及以后, 宠物食品行业仍然是具备成长性的市场,内资、外资企业均可以分得一杯羹。我们更看好有自建工厂(产品质量可追溯)、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的品牌商。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